奶量

  • 影响奶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奶量的因素包括:

⑴ 孕期乳腺发育不充分:由于先天性的乳腺组织不足、乳腺手术(如隆胸术)或放疗史、高雄激素、或内分泌异常(催乳素瘤)等。

⑵ 吸吮不足:包括喂养姿势及乳头含接不当、喂养次数不够、母婴分离、添加配方奶粉等,许多新生儿出生前几天睡眠时间长、难保持清醒状态,还有一些少见的情况如口腔运动或神经异常、舌系带过短、婴儿口腔念珠菌感染导致吸吮差,早产儿的喂养常较足月儿困难。

⑶ 奶涨:涨奶影响乳房血供,同时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泌乳抑制因子,从而影响奶水的形成。

⑷ 药物:联合避孕药服用影响奶水的形成;产妇服用某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减少奶量;而有些中药有促进奶水形成的作用。

⑸ 其它:另外还与精神情绪、营养供给等因素有关。

⑹ 开奶延迟:一般产后5天内奶量增加,开奶延迟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孕前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它高雄激素有关的并发症,比较少见的原因包括胎盘残留等。

  • 怎样判断奶水量是否足够?

主要靠临床判断:如产妇自觉喂养不足、婴儿尿便少及体重下降过多。

⑴ 产后第一周,一般24小时内喂养8~12次,到产后四周时通常减至每天7~9次。

⑵ 至产后第5天,新生儿一般每天排尿6~8次,3次或以上淡黄色大便。

⑶ 母乳喂养次数,频率及大便正常不能保证体重增加正常,因此需要监测体重以帮助评估吃奶是否足够。足月儿一般第3~5天体重下降平均约7%,一般到1~2周时体重会恢复,如果体重丢失10%或体重不恢复,应考虑奶量不足。一般儿科医生建议新生儿体重下降7%则添加配方奶。

  • 奶水不足怎么办?

首先明确奶水形成及分泌不足的原因,按影响奶量的因素进行排查。

⑴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产妇乳房手术史,药物服用史、小儿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⑵ 观察母乳喂养是否存在喂养不当(包括喂养姿势及含接等)。

⑶ 主要的干预在于针对奶水少的原因,增加哺乳次数,在小儿吸吮后吸奶器或手挤奶有助于排空双乳、刺激乳房增加产乳量。

⑷ 催乳药:中药可能有效;国外有建议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但是关于药物的有效性研究有限,且哺乳期使用可能存在副作用,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

  • 奶水过多怎么办?

一般奶量主要由孩子的需求决定,如果奶水过多注意排查原因,如有没有服用促进泌乳的药物,必要时评估甲状腺功能。

奶水喷涌太快婴儿吸吮时易出现呛咳或反应性地咬住奶头,婴儿会出现体重增加过快或因为婴儿无法顺利吸吮体重增加反而不达标。

处理主要基于临床经验:

⑴ 哺乳姿势:婴儿取较直立的姿势,产妇背部斜靠,这样孩子可以更好地控制奶水。

⑵ 手控制奶量:喂奶时手夹住乳晕有助于控制奶水喷涌。

⑶ 喂养策略:婴儿经常出现打嗝,必要时允许婴儿暂时中断吃奶。分侧喂奶常有用,一次仅喂一侧乳房,另一侧乳汁淤积可减少奶水形成。

⑷ 吸奶器:避免使用吸奶器持续刺激导致奶量过多。

⑸ 不适感:冷敷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感。

⑹ 药物:国外有建议少量的避孕药或伪麻黄碱可能有效,但因为影响奶量,产后两周内在奶水充分形成前避免使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