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什么时候开始避孕?
产后恢复排卵后性生活就需要避孕,对于不哺乳的妇女,平均39天左右恢复排卵,最早的产后25天左右。有的排卵发生在产后第一次月经来潮之前,因此到月经来潮后再考虑避孕的做法是不安全的。对于哺乳的产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① 产后6月内;②全母乳喂养(没有添加其它食物及液体,且两次喂养之间时间间隔不大于4~6小时);③月经未来潮; 98%不会怀孕。
- 产后避孕有哪些避孕方法可以选择?
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不仅需考虑避孕方法的有效性、副作用、产妇意愿,同时需考虑避孕开始的时间以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⑴ 哺乳闭经避孕法(LAM)
对于哺乳的产妇,由于泌乳素对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作用,产后恢复排卵时间较晚,但是哺乳对排卵的抑制作用受哺乳量、产妇营养状态及体重指数等的影响。在以下条件都满足时98%不会怀孕:① 产后6月内;②全母乳喂养(没有添加其它食物及液体,且两次喂养之间时间间隔不大于4~6小时);③月经未来潮;
⑵ 屏障避孕
工具避孕(男用、女用)、阴道隔膜、宫颈帽等,其优点在于没有激素,主要的缺点是避孕效率较低。阴道隔膜及宫颈帽需要在产后宫颈恢复后才能放置,约产后6~10周。
⑶ 宫内节育器(IUD)
含铜节育环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有效率高,可以产后经阴道或剖宫产时放置。产后立即放置或产后出院前放置较产后6周放置,疼痛、出血及感染的风险似乎没有显著增加,但脱落率高,国内多数选择产后6周后放置。
⑷ 激素避孕
含雌激素的包括联合避孕药物、阴道环、避孕贴。雌激素应用时需考虑雌激素对哺乳的影响(雌激素可能影响奶水的奶量及质量)及静脉血栓风险(雌激素增加血栓性疾病风险),因此因此CDC强烈建议产后21天后再考虑使用雌孕激素联合避孕,哺乳的产妇考虑到雌激素对哺乳的影响建议产后4周后使用联合避孕,对有静脉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35岁、制动,产时输血,体重指数≥30、产后出血、剖宫产、子痫前期及吸烟)建议产后6周后才可使用。国内产妇担心影响奶量使用联合激素避孕的较少。
需哺乳的可使用工具避孕、单纯孕激素片剂、长效避孕针、皮下埋置剂(含孕激素)等。有研究发现产后使用醋酸甲羟孕酮(长效避孕针)注射后1~3月后抑郁评分较没有使用的对照人群高,因此有专家建议有严重产后抑郁的产妇避免使用。虽然大样本研究未发现依托孕烯皮下植入后的血栓疾病风险增加,但是目前有相关的病例报道,因此使用前要充分告知。
⑸ 输卵管结扎
双侧输卵管结扎可于剖宫产时进行,阴道分娩后建议24小时内进行,时间延迟后由于子宫收缩手术难度增加,同时感染风险增加。